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雨花台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集中殉难的地方,一批优秀儿女在这里英勇献身,其中有姓名记录的烈士只有1519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牺牲时都是风华正茂的青年人,他们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祖国和人民,谱写了壮丽的青春之歌。
由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南京广播电视集团联合出品的五集纪录片《那一年,我们正年轻》选取当代青年的优秀代表,通过讲述、舞台剧、朗诵、情景演绎、沙画都多种视听语言表达方式,让当代年轻人和雨花英烈产生精神上的共鸣。
记者了解到,五集纪录片《那一年,我们正年轻》创作历时两年,整理了百万字的史料;拍摄了512个小时的视频素材以及150分钟的电影级情景画面;制作了50幅、30+场景段落的沙画;采访了110位专家、学者以及当代青年。足迹遍及西藏、贵州、湖北、山东、重庆、安徽、江苏……全片讲述了20位雨花英烈的故事,记录了11位(个)当代青年及团队的先进事迹。
秉承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宗旨,纪录片《那一年,我们正年轻》在创作中打破了此类文献题材的创作瓶颈,采用了情景演绎、沙画制作、时空转换等多种视听手段,采取了当代青年与烈士隔空对话的精神链接方式,在传承雨花英烈精神,感受信仰的力量的同时,也展现了当代青年风采。
目前,纪录片《那一年,我们正年轻》已入选江苏省“十四五”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的重大工程项目、2021江苏百人纪录片扶持计划、国家广电总局“庆祝建党100周年重点纪录片目录”。
穿越百年的精神对话:
- “雨花英烈展现了为了大我而舍小我的高尚情操。”
——刘志亮 雨花英烈研究院研究员
- “时代在变,但雨花英烈为实现理想的奋斗精神和责任担当没有变。”
——王磊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 “在今天看来,成贻宾烈士写给未婚妻的信中提到的‘十大信条’依然是激励青年学子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用崇高的理想信念点燃生命的强光。”
——向媛华 南京雨花英烈研究院院长
- “人的生命有长度,是当下跟未来的链接;有厚度,是小我跟大我的连接;也有宽度,是人生丰富性、丰盛性的表现。雨花英烈们的故事展现的正是人生的长度、厚度和宽度。”
——顾雪英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南报融媒体记者 何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