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新闻
关注

未来停车不再难!到2030年规划704处停车场,市中心也要增加!

紫金山新闻
2018-07-31 20:19

车辆越来越多,停车越来越难,“开车十分钟停车一小时”抢车位难题何时能够化解?好消息来了!南京市规划局已经对《南京市停车设施规划(2012)》进行修编,目前该规划修编获得市政府批复通过。根据最新规划成果,至2020年,南京市市域范围内规划建设89处停车场;至2030年,规划建设704处停车场

到底怎么规划建设?

快来划重点!

规划范围:南京市市域

重点规划范围:中心城区包括主城区、江北新区、仙林副城、东山副城,及其周边城市连绵区,如江心洲、板桥新城、麒麟科创园等。

规划期:2017-2030年

市域规划范围图

至2020年,规划建设89处停车场

这么多停车场是怎么分布的?

鼓楼区9处停车场;秦淮区13处停车场;建邺区7处停车场;栖霞区4处停车场;玄武区6处停车场;雨花台区8处停车场;东山副城10处停车场;仙林副城13处停车场;江北新区15处停车场;麒麟科创园4处停车场。

停车分区图

至2030年,规划建设704处停车场

其中:独立占地型停车场326处;结合市政设施复合利用停车场37处;结合绿地建设停车场240处;配建增加停车场101处。

城市路外公共停车设施规划布局图

新街口、常府街等周边老旧小区附近将规划79处停车场

根据路外公共停车规划方案,各区的停车布局也来了!

老城区

老城区范围内,朝天宫、新街口、常府街、中央门街道等老旧小区周边的基本车位供应水平将得到提高,规划79处停车场。

独立占地停车场以立体形式为主,其他类型停车场以地下形式为主

鼓楼区

独立占地停车场以立体形式为主,其他类型停车场以地下形式为主;提高中央门街道、中山北路沿线等供需紧张地区的泊位供应水平。出行停车的路内停车比例由现状的34.6%下降至20%左右

秦淮区

充分利用独立占地停车场,以立体形式为主,提高泊位数量;结合市政设施、绿地等提高朝天宫、新街口、常府街周边老旧小区基本停车供应水平;预控大校场地块停车设施场地;利用街旁绿地提高停车覆盖范围。出行停车的路内停车比例由现状的29%下降至16-19%

建邺区

以结合绿地、操场和配建增加停车场为主;提高南湖街道等供需紧张地区的泊位供应水平;优化奥南和奥中地区的泊位供应分布水平。出行停车的路内停车比例由现状的21%下降至13-16%

玄武区

整体路外公共停车场以结合绿地、操场、项目开发的立体形式为主;玄武湖西南-新街口片区结合绿地建设;在北部锁金-红山片区结合地块改造规划布局公共停车设施。出行停车的路内停车比例由现状的25%下降至14-17%

雨花台区

整体路外公共停车场以独立占地的立体停车场为主;雨花新村周边老小区,停车历史欠账较多,利用空地和既有地面停车场改造为立体停车场,增加泊位供给;新建地区以规划预控为主。出行停车的路内停车比例由现状的18%下降至10-12%

栖霞区

独立占地停车场以地面形式为主,多分布在滨江和幕府山景区沿线;结合绿地停车场以地下形式为主,多分布在需求较大的社区商业中心;提高迈皋桥周边等供需紧张地区的泊位供应水平。出行停车的路内停车比例由现状的26%下降至12-15%

仙林副城

布局以独立占地停车场为主,局部地区结合绿地建设;主要强化尧化门、灵山、栖霞山风景区周边等现状停车较薄弱地区。出行停车的路内停车比例由现状的26%下降至6-7%

江宁区

东山老城区主要结合绿地建设地下立体停车场;开发区等新建地区以规划预控为主;增加泊位部分以利用绿地公园以及改造项目的地面、地下空间。出行停车的路内停车比例由现状的20%下降至7-9%

浦口、桥林片区

整体路外公共停车场以地面形式为主;结合控规调整,优化停车供应分布,完善桥林公共停车设施供给;增加泊位主要分布在商住、商办、学校等停车需求较大的用地周边。出行停车的路内停车比例由现状的29%下降至8-10%

高新六合

控规预留独立场站较多,主要采用地面停车场,适当控制规模;结合绿地等在六合中心区商业周边布设停车场,提高停车覆盖范围;结合轨道3、14、S8号线、布设外围换乘停车场。出行停车的路内停车比例由现状的29%下降至8-10%

麒麟科创园

整合栖霞在编控规,同时与麒麟科创园中心地区、东片区在编控规停车布点相互反馈;独立占地停车场采用地面形式,结合绿地停车场以地下形式为主,建议适当减小规模,扩大服务范围。出行停车的路内停车比例由现状的87%下降至6-8%

远期规划P+ R停车场73处

结合地铁及周边用地开发时序,考虑外围地铁站点周边P+R(Park停车 & Ride换乘)停车需求。此外,规划近期设置P+R停车场43处,规划远期共设置P+R停车场73处,进一步缓解全市停车难及道路拥堵等交通问题。

“P+R”?市民早上驾驶汽车进入换乘枢纽设置的停车场,然后换乘地铁等公共交通抵达工作单位或办事地点;下班后再坐地铁等公共交通到枢纽停车场取车回家——这种绿色便捷的出行方式,国外统称为:“P+R”(Park停车 & Ride换乘)出行模式。

P+R停车场主要布局在主城外围,对进入主城的小汽车进行截流。布局方案考虑近远期相结合的方式:近期内环以内,远期主城区以内不设P+R停车场,尽量结合新城非中心地区的地铁站点设置城际线,结合客流量较大、周边开发强度不高的地铁站设置城市轨道。

这么多停车场打包来袭,

期待未来更好停车!

紫金山记者 王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