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
关注

“微笑天使”频“现身”!长江江豚下降趋势得到遏制 保护仍任重道远

央视新闻
2021-03-13 15:08

我国特有的豚类动物长江江豚,因为它们的嘴巴有一定弧度,犹如一张笑脸,被大家称为“微笑天使”。     

长江江豚主要分布在湖北宜昌到上海之间1700公里的长江干流,以及鄱阳湖、洞庭湖两大湖泊,是长江里仅存的哺乳动物。

近年来,我们时常看到江豚出没的新闻报道。仅今年年初在安徽铜陵、福建连江、江苏扬州和长江南京段等地就先后发现了江豚戏水、捕食的画面。这是否表示江豚种群数量快速增长呢?一起来看!

据水生物专家介绍,近年来江豚频繁出现,一方面是因为其生存环境明显改善,二是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长江江豚保护当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长江沿线各城市相关保护协会、组织已达上百家。但是由于近期没有对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和分布进行全域性生态科学考察,现有存活的数量难以支撑长江江豚种群有效恢复或大幅上升的观点。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王丁:2017年考察的结果发现江豚的数量大约是1012头。大熊猫根据我们国家第四次调查结果(2015年)是1864头,所以长江江豚的数量实际上比熊猫还要少。

多年前,长江里生存着两种哺乳动物——长江江豚和白鱀豚。但是2006年国内外鲸类专家对宜昌到上海的长江干流进行了为期六周的科考,未发现任何白鱀豚,认定其功能性灭绝。自此,江豚成为了长江中唯一的哺乳动物。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丁介绍说,在上世纪90年代,对长江江豚数量的估计是在2700头左右。到2006年下降到1800头左右。2012年考察的结果是1045头左右,2017年是1012头左右。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王丁:导致长江江豚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主要是人类的活动。其中有渔业活动,特别是非法渔业活动;有航运,还有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污染等。当然还有一些具体的其它人类活动,比如说挖沙等这些事情,都会对它的栖息地造成破坏,甚至对江豚的个体造成直接的伤害。 

今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向公众发布,长江江豚等65种野生动物由国家二级升为国家一级。这不仅表明了江豚的濒危程度,更提升江豚保护的法律地位,从国家层面力度大大加强。 

下降趋势得到遏制 江豚保护任重道远

长江江豚作为长江水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其种群状况是长江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最客观和最敏感的“显示器”。

经过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人工繁育,长江江豚数量急剧下降趋势得到了缓解,但保护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正在给江豚喂食的人叫丁泽良,过去是一名渔民。在他的记忆里,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长江里的江豚还很多。每次出去打渔,总能看到江豚在渔船附近嬉戏。之后,随着长江江豚数量急剧下降,就越来越难看到它们的踪影了。2008年,丁泽良来到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了这里的江豚饲养员。 

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饲养员 丁泽良:看到白鱀豚灭绝之后,感到很遗憾。就是现在我们也不想江豚赴白鱀豚的后尘。 

丁泽良所在的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最早开展长江江豚迁地保护的保护区之一。于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位于湖北石首境内,这里地处“九曲回肠”的荆江江段,饵料丰富,生态环境优越,适宜江豚栖息。 

在这个保护区里,对长江江豚进行的是综合性保护,即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人工繁育保护,这也是目前我国救护长江江豚的三大策略。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在长江的石首江段,就地保护了20多头江豚;在天鹅洲的长江故道,保护区内江豚已有80多头,且数量稳步提升。另外还有两头人工繁育保护的长江江豚。 

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副主任 胡良慧:每年都有几头江豚出生,大概按我们估计的话,应该是6头以上。 

迁地保护是对长江江豚的“保种”之举,目前在湖北、湖南和安徽三省内都设有迁地保护区,但这并非长久的保护形式。据了解,有些迁地保护区已与长江干流隔离,无法起到补充水源、改善水质、补充鱼类资源的功能。加之迁地保护区周边滩地被占用、农业和生活废水排放,保护区水质恶化。

从2012年的1045头左右,到2017年的1012头左右,江豚数量大幅下降的趋势得到了遏制,但整体而言,其极度濒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王丁:它是一种胎生的水生哺乳动物,每一胎还只有一个孩子,而且这个妊娠期特别长,差不多一年左右的时间,比人都还要长。所以实际上我们很难指望在很短时间内数量会有大的增加。 

王丁表示,在未来发展和保护的平衡上,主要是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科学保护。从今年起,长江开始实行十年禁渔。今年3月1日,我国第一部流域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这些对于长江江豚的保护前景是比较乐观的。

转载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南报融媒体编辑 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