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新闻
关注

亮眼!南京晒出十三五“强富美高”成绩单

紫金山新闻
2021-02-04 19:06

根据南京市统计局最新的统计数据,“十三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4个千亿平台,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迈上5万元、6万元两个新台阶,南京的综合实力、民生福祉、生态文明、社会文明持续提升。“强富美高”的新南京交出了“十三五”圆满收官的精彩答卷。

南京璀璨夜景。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 摄南京璀璨夜景。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 摄

综合实力历史性突破,“强”的基础更厚实

根据南京市统计局的最新统计数据,五年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强劲增长,2020年达到14817.95亿元,占全国、全省比重分别为1.46%、14.43%,较2015年提升0.03、0.37个百分点,经济总量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跻身全国十强。GDP年均增长7.3%,分别快于全国、全省1.1个、1.0个百分点。人均GDP超过2.4万美元,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续跨越5个百亿级台阶,先后超越成都、武汉,2020年达到1637.70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位次由2015年的第11位跃升至第9位。

得益于 “创新名城”建设的推进,南京的城市创新竞争力大幅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从2.95%提升至3.3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由2015年的45.3%提升到53.4%,高新技术企业数增长4.1倍。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0年版全球创新指数榜中,南京排名第21位,列国家创新型城市排行榜第四位。在2017—2020年四年的全球创新指数中,南京从第94位、第27位、第25位到第21位,实现“四连跳”,彰显南京创新名城建设的巨大影响力。

软件谷建成双创展示中心。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 摄软件谷建成双创展示中心。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 摄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富”的成果更丰硕

就业的稳定和工资水平的提高,为南京市居民收入的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统计数据表明,五年来,城镇登记失业率从1.9%下降至1.71%;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迈上5万元、6万元两个新台阶,年均增长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46104元提高到2020年的67553元,年均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2万元新台阶,由2015年的19483元提高到2020年的29621元,年均增长8.7%。

与此同时,南京市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也明显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公共财政支出年均增长11%以上,教育现代化水平连续五年位居全省第一。公立医院改革成为“全国标杆”,并建成15分钟健康服务圈。新建保障性住房1514万平方米,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受益群众达50多万户。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低保实现市级统筹,城乡低保实现全城同标,城乡基本社保覆盖率超过98%。

南京一中江北校区。南报融媒体记者 徐琦摄南京一中江北校区。南报融媒体记者 徐琦摄

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美”的底色更充足

近几年,“南京蓝”、美丽的长江岸线等景色常常在市民朋友圈刷屏,南京也成功创成国家生态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记者了解到,五年来,南京市大力实施长江生态修复和保护,长江二桥至三桥35公里范围内生产岸线基本退出,PM2.5平均浓度累计下降45.6%,环境空气优良率较2015年提升19.1个百分点,全市域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21.5%,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0%以上。

此外,南京“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拥江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城市建成区面积拓展至840平方公里,累计建成市级以上美丽宜居乡村1337个。

南京乡村。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 摄南京乡村。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 摄

社会文明加快提升,“高”的气质更凸显

过去五年,南京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并实施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大报恩寺遗址公园等一批重点文化旅游项目,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3500平方米左右。

此外,南京市还成功举办了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羽毛球世锦赛、篮球世界杯、世界女排联赛等重大活动,并成为国内首个“国际和平城市”“世界文学之都”。在“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中,三年测评总成绩在全国同类城市中排名第三,再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2020年,南京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达到92.96,位列全省设区市首位。

书香南京。南报融媒体记者 徐琦摄书香南京。南报融媒体记者 徐琦摄

南报融媒体记者 杨欣 黄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