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工大新生骑自行车跨越1500公里来报到

紫金山新闻
2020-10-07 17:03
+关注

每天骑行十多个小时、10天时间跨越1500公里、沿途经过五省十市,国庆期间,南京工业大学安全学院2020级新生刘子航前来报到,这位18岁的男孩,独自从内蒙古赤峰骑行到南京。

高考后坚持健身,为骑行做准备

骑行上学,这是一个多么疯狂的想法!而在刘子航的脑海中,这个想法在高三那年就已萌生。高考结束了,他的同学早已扔下书本尽情放纵玩乐,可刘子航一直在为此次骑行做着准备,他在坚持健身。身体强壮才能经得起一路上的风餐露宿,他一直坚信这一点。

决定骑自行车之后,他对自己的自行车进行了一番改装,加了后座,减了后视镜,装上了手机支架。距离报到的时间越来越近,刘子航也做好了所有的规划,他规划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线路。如何选择呢?

考虑到东线的后半段路程沿海骑行,天气阴晴不定;西线蜿蜒曲折浪费时间,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之后,他选择了路程最短、路况最好的中线。

都说“儿行千里母担忧”。他向爸妈详细介绍了自己的计划,每一个站点的下榻宾馆都已经明确,也做过十分细致的路线规划图,把爸妈最担心的地方都事无巨细地向他们解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情达理的爸妈同意了他的计划。

一个人,一辆自行车,一个背影,他开启了一段崭新的旅途。

穿越冗长隧道,和内心的恐惧赛跑

刘子航怎么也没想到,巨大的挑战在他骑行的第二天就出现了。在从河北玉田到天津滨海新区的这条线路上,早上的小雨越下越大,逐渐发展成了中到大雨。当时的刘子航毫无退路,只能披着单薄的冲锋衣冒雨前行,这条线上的自行车道常年无人维修,甚至很长一段路程没有自行车道,他只能冒险骑在机动车道上。

最困难的是,他需要连续穿过三四条冗长的隧道,最长的隧道有两公里。隧道内的自行车道正在维修,机动车道边缘铺满的小石子震得他的手失去了知觉。平均一分钟就有二三十辆大卡车呼啸而过,这带来了一阵又一阵刺耳的响声,隧道里循环不断的回响着这些烦人的噪音。隧道内空气浑浊,路灯也很昏暗,这使得刘子航无法看清路况。

“当时真是非常崩溃,加上中午没有吃饭,精疲力竭,甚至感觉这条隧道走不到尽头。”刘子航说,那时他想起了此前失败的骑行经历。那时他从赤峰骑行到克什克腾旗,因为没带救命粮,在西拉木伦河附近,一连二十几公里都没有一户人家,他脱水了。躺在路边过了好一会儿,例行巡逻的3个森林消防员救下了他。那次骑行没能成功到达目的地,成为了他骑行史上的一大遗憾。“半途而废不是我的风格,说什么都不能放弃。“心中的怒吼再次爆发,“我一定要成功抵达南京!”这样的想法支持他走完了接下来的隧道。

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等他穿过最后一个隧道,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蔚蓝的大海,那里风和日丽,前路坦荡。那一刻,他激动地引吭高歌。“恶劣天气只是勇士的磨刀石,虽然我是一个铁杵,我也要把自己碾磨成针。”他说。

决定好就开始,最感谢“想到就去做的自己“

十天时间在未知和探索中悄然过去,刘子航也一步步接近自己的目的地,他的终点定在了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的东南门。一边是完成目标的兴奋,一边是对大学生活的期待,到达南京后的刘子航非常激动,他特别感谢爸妈能放手让他完成自己的梦想,也特别感谢一路上新同学、小班以及辅导员乐平的支持和关心,而他最感谢的,是那个想到就去做的自己。

对于同样怀揣梦想的小伙伴们,他说,“我们不是没有能力实现自己的目标,而是没有付诸实际的行动。”就像小学课本《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写的那样:在人生的道路上,有许多困难解决不了,但只要把它们分成一个一个的小问题,最终就会成功。最后,他补充道:“如果你问我此次骑行的意义,我不敢洋洋得意炫耀自己,我想的其实很简单,我就想要挑战自己,想到就去做,决定好就开始。”

通讯员 南工萱 张金凤 南报融媒体记者 谈洁


打开紫金山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