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胸、开腹等手术后留下的大面积疤痕影响美观。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陈苏教授与南京医科大学金陵临床医学院、东部战区总医院王革非教授合作,探索出一种新策略促进伤口愈合,其制备的高强度皮肤修复材料在腹壁缺损修复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且避免了临床应用中的免疫排斥和二次手术的风险。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重要刊物《先进材料》上。
据介绍,迄今为止,大多数研究成果集中于小面积创面皮肤的修复。在大面积烧伤以及腹腔开放后腹腔内脏器裸露保护方面的研究甚少。这主要是因为,腹腔开放后,创面面积相比其他部位损伤面积大,且容易感染、没有骨架做支撑、同时运送营养物质困难等难题阻碍了创面的愈合。
陈苏课题组探索的制备人造皮肤的新策略叫“微流控气喷纺丝法”。
“形象地说,我们用气喷的方法将一种纳米材料做成了丝网状,使其形成一个类似网状的支撑,在支撑上再喷涂具有止血作用的凝血酶,形成一种叫纤维蛋白凝胶的粘合剂,直接粘合在伤口处,不需要再缝合。”论文第一作者、南京工业大学博士生崔婷婷介绍,这样做的作用是让伤口处能够撑起来,便于伤口愈合、输送营养,“也就是在伤口上涂了这样的材料后,伤口有很硬的感觉,但是不要紧,这样的材料会降解,在伤口愈合后,会慢慢变软。”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南京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余加飞介绍,实验中,他们发现了新生组织、肉芽、新生血管,同时伤口也慢慢收缩,这表明皮肤组织修复的过程已经完成。“这主要是由于我们形成的纤维蛋白凝胶粘合剂具有抗菌抗感染的作用,并且能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这有利于为皮肤组织运送营养物质。”
且在实验结果中,他们最终发现了毛囊的再生,这表明了新生皮肤的最终形成。余加飞解释,毛囊是皮肤的重要附属器官,当表皮全层缺损时,机体修复时常由无毛囊结构结缔组织来填补,使之失去原有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形成不完全性病理性再生。而毛囊的再生,可以证明形成了具有同样的结构和功能的再生组织,实现了表皮的完美再生。
“体内研究表明,我们的皮肤修复材料被成功应用于大鼠腹部大面积皮肤缺损处活体实验中,表明其可以迅速修复大面积腹壁缺损并促进伤口组织再生。此外,它避免了临床应用中的免疫排斥和二次手术的风险。”陈苏教授表示,该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的途径来再生大规模坚韧的皮肤,这在腹壁缺损修复等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讯员 周伟 南报融媒体记者 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