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背景】
2020南京创新周,正在宁举行。对于创新发展和创新名城建设,我市提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六稳”“六保”和全国两会部署要求,坚定信心决心、保持战略定力,只争朝夕、久久为功推进创新名城建设,不断完善以创新驱动为主引擎的工作体系,让整座城市充满创新的“味道”,厚植南京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和核心优势。就此,南报融媒体记者对话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首届江苏十大社科名家、江苏省社科院原院长宋林飞教授。
【访谈嘉宾】
宋林飞参观德国马克思故居。本人提供宋林飞,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南京大学法政学院院长、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现为常州大学瞿秋白政府管理学院院长。
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江苏社科名家等称号,担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社会学首席专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至“十二五”规划社会学学科组成员,中国社会学会会长。
出版《现代社会学》《“中国经济奇迹”未来与政策选择》《小康社会的来临》《区域发展理论与政策》等学术专著;主编《中国社会学教材》《江苏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苏南现代化研究》等丛书;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等刊物发表社会学、经济学论文200多篇。
【精彩观点】
2018年,南京高新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比重达到76%,高新技术制造业产值占全市的91%,高新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占全市的73%,创新驱动型经济体特征十分明显;2019年,南京人均GDP达到175437元,已经进入“创新驱动型经济体”行列。“十四五”期间,南京应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当好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排头兵。——宋林飞
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摄创新发展与创新名城建设特色越来越鲜明
在南京读书工作生活了40多年的宋林飞,一直关心着南京的发展。上个世纪80年代,他就担任南京市市经济社会发展咨询委员会专家。2018年,他牵头的“百城调研”南京调研组,对南京改革开放40年来的改革发展之路进行了深入调研。在他看来,南京改革开放40年最令他兴奋的成就是科教资源优势正在转化为科技创新和现代产业发展的蓬勃力量。2020南京创新周期间,他再次畅谈南京的创新发展和创新名城建设。
在他看来,南京创新发展与创新名城建设的特色越来越鲜明。“第一,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南京是全国唯一的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近几年来出现了新的进展。”宋林飞说,南京的科技体制改革有两大突破。一是将全市“满天星”式的创新载体整合为15个高新园区。南京着力培育高新园区的聚集效应,政府在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发展中发挥了推动作用。这一组织创新取得显著成效。当年这些园区的高新技术制造业产值占全市90%以上。目前,全国国家级高新区有169家。前不久,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了2019年度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江苏省有2家位列全国15强,就是苏州工业园与南京国家高新区。可以说,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出现东西两端拉动的特点。展望未来,南京国家高新区在这个国家创新梯队中将继续进位升级。二是建立“新型研发机构”,出台了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政策措施,开展先行先试。新型研发机构也是科技体制改革的产物,是聚焦科技创新需求、以市场机制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新组织形式。2019年9月12日,科技部发出《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指导意见》。这表明南京先行一步。
第二个特色是积极培育“产业地标”。创新发展有一个热门话题,就是“高原”与“高峰”。在他看来,高新园区就是高原,产业地标就是高峰。“南京市委市政府近几年来将产业地标作为推进创新名城建设的重要抓手并积极培育,明确提出产业地标的标准是全省第一、全国前三、全球有影响力,这个标准的定位是正确的。”宋林飞说,南京公布了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生物医药五个产业地标。其中,有些产业规模目前还不大,有些已经开始出现产业地标形象。2019年,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主营收入增长27%,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产值增长20%以上。这种发展速度令人兴奋,十分难得。半年前,南京市委市政府在北京举办了地标产业推介会,签约投资总额超千亿,是一个不小的推动。
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摄第三个特色是创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速度明显加快。专利申请与专利授权、发明专利申请与授权、专利产品研发上市,是创新资源向产业优势转化的主要观察指标。2019年,南京专利申请总量超过10万件,其中40%是发明专利申请量。南京市专利授权总量55004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69.26件,位列全省第一。发明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授权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三项指标,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国际专利申请量1754件,同比增长89.42%,虽然数量并不多,但增长快速。
“根据我的观察,南京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设,已经创造了不少模式。”他说,第一种模式是成立南京科技与产业促进会,市科技局设立“官产学研一体化”公共平台,政府与企业、科研机构直接沟通协调与服务,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官产学研一体化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建议,是1995年我在南京大学工作时提出的,得到南京市委市政府的采纳,为此南京市政府还给我颁发了一个金点子特等奖——“金钥匙奖”。
第二种模式是专利集市。2004年南京专利园开设了专利集市,这是江苏第一个专利集市,成为一个常设性的科技成果交流交易平台。
第三种模式是校地合作。南京与南京大学等一批在宁高校通过校地合作的方式建立了起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将一批原创性研究成果孵化为企业所需的产业化成果,用以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
第四种模式是“互联网+”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这是南京市知识产权局2018年搭建的。南京市还出台政策,对提供专利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金融机构,给予实际融资额度的2%风险补助。这种模式是政府部门搭建公共平台连接企业和银行,让小微企业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第五种模式是科研人员收入分配激励机制。2017年,东南大学将科技成果转化获得的净收益,从科研人员最多能拿40%(2003年)、60%(2012年)调整到70%。2008年,南京出台了《关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南京市科委根据其中第三条,制定与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收入经济贡献奖励申报”制度。这有利于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第六种模式是知识产权法庭。2017年1月,南京知识产权法庭正式挂牌成立。根据最高法院部署,2017年3月前在南京、苏州、成都、武汉四地设立知识产权案件跨区域管辖法庭。这是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举措。
“第四个特色是南京创新驱动型经济体特征显著。”宋林飞说,江苏在全国较早提出创新驱动战略,南京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卓有成效。2018年,南京高新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比重达到76%,高新技术制造业产值占全市的91%,高新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占全市的73%,创新驱动型经济体特征十分明显。英国学者迈克尔•波特在《全球竞争力报告2007-2008》中,将人均GDP高于17000美元的经济体称之为“创新驱动型经济体”。南京2019年人均GDP达到175437元,相当于2.5万美元左右,显然已经进入了“创新驱动型经济体”行列。这表明,南京经济发展水平到了这个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依靠创新驱动。同时,这种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门槛。
南京昂科利医药科技创新研究院里,研发人员正在进行生物医药的实验。南报融媒体记者 段仁虎 摄促进更多企业成为自主创新主体头等重要
说到创新,南京作为科教名城,不仅创新资源极其丰富,而且是醒得早也起得早,上个世纪90年代就率先启动科技体制改革。近年来,南京更是持之以恒抓创新,培育了一大批新企业、新动能、新增长点。不过,和深圳等城市相比,南京在创新发展上依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比如,缺少腾讯、华为、大疆、阿里巴巴这样的品牌企业,缺少马云、雷军、刘强东等那样有影响力的创业者,丰富的科教资源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等。
对此,宋林飞有着独特的看法。“南京的创新资源具有优势,是指相对密集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企业、平台与人才。我觉得,结构功能是观察问题的重要视角。”他说,首先从结构上来看短板。深圳市创新主体结构具有“四个90%”的特征,即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于企业。深圳创新因此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格局。南京与深圳在创新方面相比,短板在于创新主体的结构“企业化”不足。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中的创新资源,受到单位体制一定的束缚,创新创业难于充分发挥最大潜力。怎样促进更多企业成为自主创新主体,这是南京创新发展与创新名城建设头等重要的问题。
其次,风险投资与金融服务不足。“产学研一体化,是创新发展与创新名城建设重要的科技体制与机制。”他说,其中,金融领域的短板特别需要关注。比如风险投资。风险投资是产学研连结的重要桥梁,而现在风险投资并不充分,也就是说,这个桥梁并不宽广,并不坚实。他说他曾经遇到过这个问题。大学教授告诉他,企业要新的技术,但技术研发需要资金,希望企业前期投入,有了投资才能开展科研;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家则对他说,希望科研机构“短平快”,直接给企业提供马上可以出产品、上市场的科研成果。对政府来说,要么拿钱给予科研机构立项资助,或者出台政策扶持企业自主创新,要么只能干着急。“深圳的创新主体主要是企业,而南京的创新主体更多是大学与科研机构。”宋林飞说,企业直接投资研发项目一般在企业内部,而对于投入高校与科研单位的积极性不高。这就需要企业市场化的风险投资。风险投资不能依靠政府出资,应该主要在私募股权投资中发展风险投资,为创新企业融资提供股权资本。再如,金融服务不足。风投与企业贷款,都需要金融服务。目前中国金融机构的盈利结构,是以存贷息差为主的,而金融机构为企业服务的中间业务收入只占小部分。西方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的盈利结构恰恰相反,是以中间业务收入为主的。金融机构应通过提供金融服务,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改变金融机构自身的盈利结构,提高国内金融机构的竞争力,促进企业创新创业。
再次,产业链价值链中低端问题突出。宋林飞表示,最近他在想一个问题,以前我们讲部分行业处于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和核心技术比较缺乏,现在这种状况有没有转变?“我认为,有明显转变,但没有从根本上转变。”他说,其实,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问题,主要原因还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与核心技术比较缺乏。现在,南京的专利申请与授权数量,都有大幅度增长。“十四五”期间,南京应该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地标性产业方面,以共建共享方式组织某些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攻关,在合作创新、自主创新上争取获得突破性进展。
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万瓦级复合激光加工工作站内,科研人员正在操作机器人进行激光试验。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 摄当好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排头兵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南京提出要始终保持抓创新的定力和干劲,越是形势复杂越要坚守创新,越是困难增多越要依靠创新,越是竞争加剧越要善抓创新,千方百计向创新要动力源、要支撑点。
“今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明年将走上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我觉得南京的创新发展与创新名城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发力。”宋林飞说,一是认清基本实现现代化与创新关系。农业现代化,在我国各地农村都是短板,南京也不例外。建议南京制定与实施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工业现代化、基本实现服务业现代化行动计划。农业现代化,重点解决农业规模经营、城乡居民安全菜篮子、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等问题。工业现代化,继续解决产业偏重问题,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新材料等产业集群。服务业现代化,南京三次产业结构2008年开始转变为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2019年三次产业结构为2.1:35.9:62.0,已经进入服务经济时代。接下来应加强服务业创新,推进区域金融中心、区域航运中心建设,推进总部经济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发展互联网金融,发展股权创投企业,发展供应链管理等现代物流,提高连锁经营企业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发展南京古都文化旅游、乡村生态旅游等。
二是当好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排头兵。“6月3日,江苏省政府发出了《关于印发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南京应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重点在破除体制障碍、探索合作创新机制方面,为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一体化创造制度创新基础。”宋林飞说,南京应率先探索“核心技术自主化、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创新发展路径子——“苏南科技现代化模式”。在他看来,南京创新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体上处于创新追随型阶段,产业地标领域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也有引领型发展成果。建议南京“十四五”期间,将核心技术自主化作为攻坚目标,建立企业主导技术研发的体制机制,制定与实施《核心技术自主化行动计划》。同时,南京要在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将新基建与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结合起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包括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领域,都是现代产业的基础,涉及诸多产业链。建议南京制定与实施《以新基建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行动计划》,当好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排头兵。
三是营造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华为、中兴、大疆等,总部都在深圳南山区粤海街道。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因为深圳具有优良的创新生态。”宋林飞说,深圳是一种移民文化,具有敢于冒险、勇于开拓的创业精神,较少保守,创新城市需要这种文化。我在深圳调查过几次,每一次都有新的感受,但有一点始终不变,即宽松的创业环境。同时,创新生态系统包括企业、人才、专利、研发机构、风险资本、基础研究、法治、政治文化环境等。有了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中国制造才能转变为中国创造。南京一定要积极营造与保护“宽松的创业环境”。
南报融媒体记者 宋广玉